“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17-6-5 22:21:05
国科发农〔2017〕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食品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与目标,细化重点任务与措施,全面推进食品科技创新工作,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科 技 部
2017年5月24日
PDF下载
“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食品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迅速,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我国对食品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制订了一批新标准,建设了一批创新基地,培育了一批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食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食品装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支撑了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我国食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持续增长,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1.3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7.3%,年均增长13.4%。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0.3%,利润总额占12.6%,上缴税金占19.3%。食品工业与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之比达1.11:1。食品产业不仅大量转化了大宗农产品,也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1.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和研发中心等,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创新队伍,显著增强了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工业化连续高效分离提取、非热加工、低能耗组合干燥等食品绿色制造技术装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解决了一批食品生物工程领域的前沿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发酵剂与益生菌等;方便营养的谷物食品、果蔬制品及低温肉制品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量大面广的大宗食品的产业化开发,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
2. 食品产业科技水平大幅提升。
我国食品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基础研究水平显著提高,高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整体差距明显缩小;在超高压杀菌、无菌灌装、自动化屠宰、在线品质监控和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等方面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先进装备,食品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食品物流从“静态保鲜”向“动态保鲜”转变,在快速预冷保鲜、气调包装保藏、适温冷链配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新兴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3. 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向好。
我国食品产业在食品安全监测检测、风险评估、追溯预警、安全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全面加强了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发布了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涵盖1.2万余项指标,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产品质量、规范食品进出口贸易秩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环境。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保持向好趋势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华东公共卫生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