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PM2.5-危险颗粒;能直接进入肺泡可进入血循环对健康危害甚大

[日期:2011-11-22]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在室外空气质量方面,有关部门基于多种原因只公布PM10数据。烧煤减少了,工厂不冒黑烟了,PM10数据自然不错,有关部门就说空气质量越来越改善。”钟南山在领取中国医学界最高规格的 “吴阶平医学奖”时举例说,前几天广州出现 “灰霾”天气, PM2.5指数超过130,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高出近13倍。 PM2.5污染物颗粒主要来自汽车尾气,以及工厂散发的挥发性有机气体。 “经济高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剧增,污染的防治形势严峻。大家都知道危害,但公布出来 (数据)就太高了。”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旗帜鲜明地支持公布PM2.5数据,表示 “绝对主张公布PM2.5”。他分析说, “与PM10相比,直径较小的PM2.5污染物颗粒能直接吸入人体的肺泡,产生更大的危害。一氧化碳、臭氧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直径较小的PM2.5颗粒,天空呈现 ‘灰霾’。”
    上周环保部在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首次承诺在基本监控项目中增设PM2.5年均、日均浓度限值这一项目,预计新标准将于2016年全面实施,而目前执行该标准最大矛盾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高耗能与国家对空气质量监测标准越来越高,对此,钟南山直言, “我不觉得公布PM2.5数据有什么可害怕。污染微粒超标的话,就促使有关部门对有害气体进行监测,如汽车尾气、挥发有机气体的工厂、产生氮氧化物的工厂等,如果需要搬走的就搬走,需要改造的就改造。”
PM2.5,被忽视的致命杀手
    PM2.5又称气溶胶PM2.5,气溶胶指的是大气中超细的悬浮颗粒,PM2.5则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以往被忽视的致命“杀手”。
    PM2.5最主要的来源是人为产生的,煤炭、石油及其他矿物燃烧产生的工业废气,以及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1/20大小,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注解 :
1.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 的颗粒物。
2.颗粒物(PM10)particulate matter(PM10)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 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
3.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PM2.5)
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卫生学上又称危险颗粒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