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职业性中暑的防治

[日期:2013-08-01] 来源:卫生学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高、气湿大、气流小、热辐射强、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过长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体弱、肥胖、睡眠不足、未产生热适应等是其诱发因素。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按中暑的发病机制,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heat stroke)、热痉挛(heat cramp)和热衰竭(heat exhaustion),但临床上常难以严格区分,也可以出现多种类型混合存在。
      (1)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的疾病,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骤,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脉搏快而无力,呼吸表浅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等如抢救不及时,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即使及时抢救,其病死率仍可达20%。
      (2)热痉挛:是由于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现肌痉挛,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其临床特点是肌肉痉挛伴收缩痛。肌痉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尤以腓肠肌为多见。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楚,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暂时血供减少所致。其多发生在高气湿、强热辐射的生产环境。其临床表现特点为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 口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继之可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晕厥,轻度脱水等。患者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诊断
      根据《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1508-89),依据患者高温作业史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可作出诊断。
      (1)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2)轻度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流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
      (3)重症中暑:出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之一者,或混合型者,可诊断为重症中暑。

中暑治疗
      (1)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患者应立即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含食盐饮料及对症处理。可选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霍香正气片等。有循环衰竭倾向的,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2)重症中暑:其治疗原则为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
      ① 物理降温:可用冷水浴或在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区覆盖湿毛巾,再放置冰袋或用酒精擦身,并用电扇吹风等。物理降温宣与药均降温同时进行,否则易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肌肉震颤,反而影响机体散热。   
      ②药物降温:首选氯丙嗪,其药理作用主要为: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减少;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肌震颤;增强机体耐受缺氧能力等。
      使用方法氯丙嗪25-50mg溶于55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视病情于1-2h内滴注完毕。病情危重者,可用氯丙嗪25mg和非那根25mg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20min滴注完毕。如2h体温没有下降可按上述方法重复给药一次。在药物降温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和心脏等情况如发现血压下降或肛温降至38℃左右应停止给药。
     ③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水和盐的补人量视病情而定。补液量24h内控制在1000-2000ml,一般不超过3000ml。补液不宜过快以免引发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
      ④其他: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1 。积极防治休克、脑水肿等。

防暑降温措施
1、技术措施
      (1)合理设计工艺过程:科学合理地设计工艺流程,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提高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人接触高温作业机会是防暑降温的根本措施。如炼钢、轧钢、陶瓷、搪瓷等生产的进出料工艺实行自动化生产等。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合理地布置热源:应将热源尽可能地设置在车间外;利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车间,热源尽可能地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同为主的自然通风车间,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工人操作岗位的设置应便于采取降温措施。
      (2)隔热(heat isolation):隔热是防暑降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降低热辐射有效方法,分热绝缘和热屏挡两类。热绝缘是采用石棉、草灰、硅藻土、玻璃纤维等导热系数小的阻燃材料,将热源体外包裹,使热源通过对流和热辐射散发的热量减少。热屏挡是利
      用水或导水屏挡、石棉屏挡进行隔热,可有效地降低热辐射强度,如瀑布水幕、循环水炉门等。
(3)通风
    ①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充分利用风压(air dynamic pressure)和热压(heat pressure)差的综合作用使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流换气。对于散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换气应达到30-50 次以上。风压是指自然风力在生产厂房的迎风面形成的高于大气压的“正压”和厂房背风面出现的低于大气压的“负压”之间的气压差。风压越大,通风效果越好。热压是指车间内空气受热膨胀,其比重小于室外空气的比重而形成的压力差。热压愈大,自然通风愈好。为加强自然通风防止气流出现逆风倒灌,科学合理地设置车间的进、出风口,以充分利用热压和风压,使自然通风发挥最大效能的通风方式称有组织的自然通风(organized natural ventilation),挡风天窗就是其中的一种(图44)。对于热源集中或单一的车间,可在热源的上方设置排气罩,使受热的空气直接经排气管和风帽排出。排气罩口与热源距离愈小,散热效果愈佳排气管应直、粗、光滑,风帽高出房顶。
    ②机械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需求或生产上要求保持车间一定温湿度情况下可使用机械通风(mechanical ventilation),如风扇、喷雾风扇、空气淋浴等。

厂房通风

2、保健措施
      (1)供应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含盐饮料是高温作业工人补充水分和盐的最佳方法,补人量应与出汗所丢失的水、盐量相等。一般每人每日供水3-5 L,盐20g 左右,如三餐膳食中已供盐12-15g,饮料中只需补盐8-10g。对于8h工作日内出汗量小于4L者,不一定需从饮料中补盐。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饮水应少量多次。 高温作业者热能消耗较大,故热能供给应较一般作业人员增加 10%。蛋白质供给应增加到占总热能的14%-15%为宜。应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等。
      (2)个人防护: 高温作业的工作服应用耐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好的的织物制成。工作服宜宽大而不影响操作。在热辐射的环境工作,应穿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按不同作业要求,可配戴工作帽,防护眼镜、手套、面罩、鞋盖、护腿等个人防护用品。
      (3)预防保健:加强对高温作业工人的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内分泌系统以及明显肝、肾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在高温季节,做好现场巡回医疗保健工作,大力开展防暑降温健康宣教活动。   

3、组织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防暑降温法规和卫生标准:严格执行国家《高温作业分级》(GB4200-84)《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9-79)《高温作业连续工作的允许时间限值》(GB935-89)《室内空调作业至温度》(GB701-85)以及其他高温作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9-79)有关气象条件卫生标准是根据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的(表4-8)。
      (2)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适当调整三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按《高温作业连续工作的允许时间限值》(GB935-89),尽可能缩短劳动持续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工休,特别是午休时间等。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相关新闻       职业性  中暑  热射病  热痉挛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