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得了肝炎,别害怕

[日期:2015-08-08] 来源:WHO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新闻故事
2015年7月27日
      张医生*是来自中国河南的一名村医,亲身经历了肝炎的打击。他的父亲死于肝癌——极有可能是从前得了肝炎但没发现,逐渐加重所致。张医生本人出生时,中国还没有大范围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所以他并没有注射新生剂次或儿童期的乙肝疫苗。等他成人后,出现了严重的乙肝疾病。
      在出生时感染的人(张医生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后来发生慢性肝脏感染的风险增高。世界卫生组织现已推荐所有儿童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乙肝疫苗,并在1岁龄内再接种1-2剂次乙肝疫苗。
      张医生的肝炎一直没被发现;到查出来时,他已是一个身患严重肝病的中年人。幸运的是,他在北京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包括服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治疗后,张医生的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他又成了一名健康的村医。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隐藏很深的疾病,也是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它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中国有9000万慢性乙肝患者和约1000万丙肝患者——中国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人数占全世界总数的25%。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张医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宣传肝炎知识。
      “怀孕的妇女,我告诉她们要给孩子们接种疫苗;没打疫苗的成年人,我告诉他们去检测;有些人我知道他们有乙肝,我告诉他们不要害怕,乙肝可以治疗。”张医生说。
      张医生想告诉大家,即便患有慢性乙肝感染的人,也能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过去25年中,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最新数据显示中国1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已经降到1%以下,与乙肝免疫规划开展之前相比降幅达到90%。
      “这使得当代儿童成为中国趋近乙肝零感染的第一代,他们未来发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已大幅降低。这是一个卓越的公共卫生成功案例。”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
      但中国仍需做大量工作来改善肝炎的治疗,使得更多像张医生这样的人能够获得救命的药物,从中受益。中国有大约1亿成人身患乙肝或丙肝——其中几千万人急需治疗却无法获得。
慢性感染者若得不到治疗,高达十分之三将会发展成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  肝癌是中国男性诊断出的第二大常见癌症,是女性5大最常见癌症之一。
      张医生的故事再次证明:乙肝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在中国要获得乙肝治疗却并非易事。适宜的药物已经有了,但它们不是通过公共卫生项目向患者提供的,没有公共卫生项目补贴,因而非常昂贵;而且它们并不全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中国需要乙肝治疗的患者总数大约为2800万人——其中700万名患者已经出现进展性肝病,是亟待治疗的重点人群。
      新型高效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可以完全治愈丙肝。但由于药品注册审批过程漫长,目前中国还没有这些药。相对而言,中国现行的标准治疗,其效果较低、价格更高、需要多次注射、副作用更多。当前约250万名丙肝患者或已出现进展性肝病,他们发展为肝癌的风险很高,是亟待治疗的重点人群。
      世卫组织正在与中国政府密切合作,努力提高乙肝和丙肝治疗的可及性。
      “运用公共卫生机制提供肝炎治疗,也就是通过公共补贴方案使所有需要治疗的人都能公平地获得治疗,将防止很多患者发展为肝癌、避免很多死亡,并大幅节省社会和政府开支。”施博士表示。
      “还有一件事要抓紧,就是要使治愈丙肝的药以患者能承受的价格进入中国。必须加速药品审批程序,这样,中国的患者才能像其他国家的患者一样,受益于优秀的肝炎治疗方法。” 施博士补充道。
      中国肝炎患者面临的问题折射了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国家通过成功的乙肝免疫规划大幅降低了儿童早期乙肝感染率,但依然有数百万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无法获得有效药物来避免慢性肝炎感染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事实上,在世卫组织西太区国家里,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死亡超出了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三种疾病所致死亡之和。然而,针对肝炎服务和治疗的资源投入还远远不够,将数百万患者推向了肝癌和肝硬化的边缘。
      世卫组织正在与各方一起努力,揭露这个无声流行病制造的人间悲剧,提高对疾病模式的了解,预防疾病传播,破除高药价等阻碍有效治疗的因素。《西太平洋区域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方法,来抗击肝炎病毒感染、避免可预防的死亡;它还提供了一个模板,供各国根据本国需要制定自己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
      加强国家和区域的肝炎行动,可以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同时,更多人可以像张医生这样获得有效的肝炎治疗药物。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