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 GBZ 39—2016

解读

[日期:2016-09-14] 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作者:华东公共卫生 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1,2-二氯乙烷作为粘合剂或溶剂,广泛用于玩具、塑料和制鞋等手工行业。接触高浓度1,2-二氯乙烷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职业性1,2-二氯乙烷中毒是指职业活动中,短期接触较高浓度二氯乙烷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1,2-二氯乙烷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亚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代替《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 39—2002)。与GBZ 3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诊断分级标准由轻度、重度中毒两级改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三级; 
  ——诊断分级中删除了肝、肾损害指标; 
  ——诊断分级中增加了颅脑影像学指标; 
  ——明确了接触反应的观察时间。 
  接触1,2-二氯乙烷后,血、尿样本中可以检测出1,2-二氯乙烷。但因其受接触时间、接触浓度以及在体内代谢等因素的影响,血、尿中1,2-二氯乙烷的浓度与病人的中毒程度不成正比。所以,不能够用血、尿中1,2-二氯乙烷来评估中毒的程度,只能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内容导航】
第1页:本文 第2页:解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相关新闻       二氯乙烷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