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如何守护乳制品安全?

追问食品安全新政

[日期:2012-04-02] 来源:中央电视台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热情受到巨大的打击。2011年又爆出某品牌液体乳黄菌霉素M1超标的新闻,令中国人对牛奶的依赖以及信任感屡遭破坏,国产乳制品,到底还敢不敢吃?已经成为不少人的难解之惑。
   国家新政如何守护乳制品安全?
  孟盛楠:从1998年到2010年,相关部门做过统计,中国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从不足6公斤迅速增长到28公斤。可以说现在乳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膳食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潮东: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国产奶真的能够让人放心吗?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中国奶业协会加工委员会副主任陈历俊以及媒体观察员王志安。宋会长,您觉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
  宋昆冈:近几年,乳制品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已经是超常规的发展。国家乳制品加工业发展速度每年超过20%,但是乳制品管理机制却是滞后的,现代化加工技术和传统奶牛饲养模式之间也存在矛盾,而这些矛盾没有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所以导致三聚氰氨事件发生。该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很多乳制品行业的管理政策和法规。
  高潮东:这是2009年一直到2011年我们国家汇编三本关于食品乳制品法规政策,每一年汇编内容是逐步细化的,书也是越来越厚。
  VCR:那么我国政府为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工作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王加启主任。
  王加启:主要工作是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自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以后,我们痛定思痛,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启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2009年到2011年的坚持实施,取得非常显著效果。成效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了解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找到根源;另外,国家根据现状提出控制办法,最终为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和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奠定良好基础。这个监测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同协作配合,这个计划也越来越完善。
  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从最开始的部分监测,到2011年覆盖所有的生鲜乳收购站,对被列入违禁添加物名单的物质进行了全部监测,这就是“全覆盖”。在工作形式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也在不断完善。用异地抽检计划促进不同省市之间的相互监测,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信性,并且用飞行抽检技术,在不告知时间、地点、内容的情况下突击监测,掌握了生鲜乳的真实情况,始终对违禁添加物保证了检测、监测、控制的态势。同时,乳品厂收购生鲜乳的时候也要批批进行检验,检验指标多达10几项,一些原本需要检验时间较长的指标,因为采用了精密仪器在几分钟之内便可多出结果。
  宋昆冈:关系到乳制品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首先,2008年国务院颁布《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条例》,这是一个乳制品根本大法,在食品行业里边这是第一个条例;第二,农业部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的质量全程控制做了相应规范政策。2010年的4月卫生部发布乳制品标准,其中包括17项产品标准,3项管理法规和49项检验方法,这也是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以来,首部使用在乳制品上的标准。
  高潮东:对于管理者来讲,更注重管理规范和科学化,但是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讲,只关注杯中的奶是否合格、健康。2008年这件事情当时是不是对企业的震动非常大?
  陈历俊:那肯定是,无论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很多的东西都发生了改变。更多企业要有自己的牧场,更多的检测标准,检测指标。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标准。以前的形式检验指标现在变成批次检验。换句话说,有些指标是一年或是半年检测一次的,现在每一天每批产品都要求检验。
  新政在奶源治理上是否有效?
  孟盛楠:自从发生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无论是企业还是检测机构都制定了新的标准,新的标准一定会带来新的变化,刚才宋博士也跟我们说了,三聚氰氨事件的问题主要是出现在奶源上。新政在治理奶源上是否也有成效?
  VCR:在生鲜乳质量安全方面,未来工作的重点是生产环节的规范化,加强饲养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提高奶牛的生产水平。我们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一家牧场,看看现在奶牛饲养情况是怎样的。
  厂长:我们的奶牛现在饲喂的都是TMR全混日粮。也就是根据奶牛不同阶段、不同产量、不同体况、不同泌乳期,然后我们制作这种营养均衡的日粮,把所有精粗饲料混合而成,经过我们的TMR搅拌车搅拌均匀,喷洒到牛的站位。每天做三遍。所有牧场饲喂的各种原料质量都是有保证的。
  高潮东:我们看到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现在我们从奶源方面把关更严了,而且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陈历俊:根据《食品安全法》,我们是把所有的原料、原辅料和产品都留样封存,到产品过了保质期以后再销毁,这样我们就可以分清责任,一旦产品有问题,我们知道问题出在哪个供应商手里。
  VCR:我们以奶站整顿这个环节为例,在生鲜乳收购站的整顿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清理整顿之前,我国生鲜乳收购站有20393个,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到2010年6月,生鲜乳收购站有15030家,经过清理整顿之后取缔了34%的生鲜乳收购站。
  王加启:生鲜乳是乳品生产加工和消费的源头,生鲜乳的质量安全对乳品的质量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的生鲜乳质量安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质量安全的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整个工作,包括整顿工作、监控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完善,这是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保证。
  高潮东:在这儿先请宋会长讲一下,我们在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非常必要扎实的工作。
  宋昆冈:农业部制定《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对生鲜乳的质量控制,如何进行收购、规范秩序做了规范。首先,农业部开展对奶源和奶站的整顿。第二,工业部和发改委重新颁布和修订《乳制品工业的产业政策》,包括行业准入条件等等。第三,质检总局对乳制品企业和婴儿配方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证实施条件,重新进行修订。也就是对所有乳制品企业包括婴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核发生产许可证,对企业条件技术装备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在市场管理和流通方面,国家工商总局发布规定,对所有食品经销商实行流通许可证,对销售条件和资质进行规定。第四,从三聚氰氨事件之后,我们国家对2010年版的生产许可证提出更高要求:首先对企业规模提出要求,撤销100吨以下加工能力的奶粉厂;第二对加工技术装备提出要求,例如我们要求所有的奶粉生产企业,它的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不能手工包装。另外,原位清洗系统全部实现全自动;第三对包装车间和加工车间提出要求,要求包装车间空气洁净度达到30万级,也就是制药级。第四对检验手段提出要求,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所有指标的检验能力。所以通过这次整顿,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一大步。
  企业生产许可门槛大大提高
  VCR:2010年发布的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与2006年版相比有哪些新的提高和要求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动物源食品监管处的马福祥处长。
  马福祥:根据《食品安全法》和《乳制品生产条例》,我们质检总局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也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通知》的要求,对乳制品生产许可证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许可标准,也就是从整体上来提高对整体乳制品生产的要求。
  重新审核工作队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的门槛大大提高,涉及厂房、生产检测设备等硬件和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重新审核之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依法撤销或者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布名单。通过审核的企业,加大了对监测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等方面监督。食品安全方面的工作是一项复杂及艰巨的工作,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的清理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通过审核的企业还会在以后的时间里不断接受来自不同部门或消费者的考验。
   马福祥:2011年质检总局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开展了乳制品企业重新审核工作,全国1176家企业中有701家通过重新审核,条件差、质量保证能力差的企业被淘汰,淘汰率达到40.4%。
  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新的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推行良好生产食品规范和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加大了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了生产工艺水平,更新了生产和检验设备,提高了检验检测能力。全国乳制品生产企业增配升级生产检验设备12000余台,共计划投入资金44.9亿元,经过乳制品生产许可条件重新审核,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目前我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检验能力以与发达国家相差不大。
  高潮东:请陈博士讲讲提高准入门槛之后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陈历俊:首先,对于小的加工企业,例如乾安有个小的加工奶粉车间,因为产能不够,我们自己把它关掉了。第二,我们对整个生产环境要求严格。为了达到30万级,我们对所有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必须二次更衣,也就是进车间以后,先换工作服,进去以后再换一次工作服,工作服只能使用一个班次。第三,形式检验指标变成批次检验指标,加大检测仪器设备上面的投入,这样的门槛不但提高企业规模,而且把缺乏资金、信用等方面能力的企业排除在外。
  高潮东:实际上这样的制度是对大企业的保护,对消费者得负责。但是会不会有人会质疑这样的做法是对小企业不扶植?
  陈历俊:其实制度对每个企业的标准都是一样的,不是对大企业标准就松一点,对小企业标准就严一点,不是这样。只要企业符合条件就可以。
  王志安:我觉得不是标准越高越好,因为国家所说的标准是一个行业最低标准,在最低标准之上企业还可以分出更细的标准,就像液袋奶里既有巴氏奶又有高温奶,巴氏奶成分多一点,相对贵一点,你可以选择买巴氏奶。如果把这个市场准入门槛定的太高,会导致在这个门槛之下还会有一些企业生存,只不过你不知道,但是它却脱离监管,这是很大的弊端。所以标准只是满足基本的安全标准就足够。
  高潮东:老百姓对奶里面的蛋白质要求特别高,所以导致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蛋白而造假。
  宋昆冈:我们从1985年开始定的生鲜乳的收购标准,蛋白质要求是2.95。但是原料奶的质量之间差别比较大。我们现在有规模的牧场,原料奶的质量非常好,蛋白质可以达到3.0以上。但是有的牧场是达不到,国家为了能把这些蛋白质含量稍微低一点的原料奶也利用起来,2010年4月新颁布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把蛋白质含量定在2.8。实际上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基本高于国家标准。所以我们市场上销售的纯奶,很多蛋白质含量在3以上,有的达到3.2。
  高潮东:国家法规已经很完善,为什么现在很多老百姓,宁愿花更高价钱买进口奶粉,而不喝便宜的中国奶粉,那您觉得这个问题是什么呢?
  陈历俊:主要是三聚氰氨事件导致了大家对国产奶的质疑,在事件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担忧。
  消费者也应自我组建专业化组织
  VCR: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黑龙江、河南两省开展乳制品加工行业诚信建设食品工作。在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00%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条件建立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是国务院赋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食品工业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国务院食安办的指导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推进企业诚信制度,试点企业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在加快建立,诚信诚效逐步显现。
  宋昆冈:第一,企业为产品质量把关。第二,我们的市场监管部门在为市场上的产品把关。
  VCR:质检部门在哪方面对乳制品企业进行监督呢?2011年质检总局各地探索了一些监管新模式,如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放心乳粉从内蒙古做起》活动、山东省组织了《乳制品生产企业法人进行公开履责报告》。
  马福祥:2012年,质检总局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加强乳制品监管,落实乳制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乳制品生产行为,保障乳制品安全,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心。
  王志安:我觉得除了政府、企业把关以外,消费者也应自我组建专业化组织。由于单个消费者很难对产品质量进行化验、监控,其实国外已经有民间专业化组织经验,他们在市场上随机买各种各样的产品,然后他会找专业的检测机构自己去检测。我检测出来之后,如果企业达标了,那我可以把监测结果公布出去。如果你没达标,这个组织有全将事实曝光。虽然这样的组织不是国家的质检机构,也没有权限直接对企业进行行政处罚,但是他对消费者起到了传播和监督的作用。只要将不各个产片进行曝光,消费者本身就拒绝购买产品,达到市场本身对它的惩罚。我们国家虽然企业自检,政府强制检测都具备。但是这样的民间组织部分还不是特别完善。
  高潮东:虽然我们第三方组织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关于乳制品我们其实有一种追溯方法,请陈博士给我们介绍一下。
  陈历俊:这个婴儿配方奶粉,不管是铁听装的还是软包装的都有追溯码。拿软包装为例,在包装后面的封口处可以看到追溯码,也可以用铅笔码上涂一下就看得更清楚了。如果大家对产品本身产生疑问,可以给企业打热线电话,企业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追溯码查出它的产品归类,包括原料奶、质量水平、监测结果等,甚至可以追溯到原辅料那里。
奶制品加工厂
  假新闻制造恐慌 媒体报道应慎重
  宋昆冈:我觉着这两年,我们的变化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说明,在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级部门对市场上乳制品质量抽检的结果非常好,合格率达到99.1%,只有0.9%是不合格的,说明现在我们的乳制品质量是最好的时候。
  孟盛楠:0.9%的产品主要是哪方面不合格?
  宋昆冈:0.9%的产品主要是营养指标和微量成分不合格,并不是安全指标。
   高潮东:实际上老百姓更关注的是安全指标。营养价值是一方面,主要是安全性,只要对身体没有伤害老百姓才会放心。
  宋昆冈:我国这些年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想要做到百分之百合格是不科学的。例如, 一头牛是一个生产单位,一个乳品厂具备几十个奶站、几百个奶户,所以原料的来源比较复杂。企业做配方粉要一批一批地配料、一批一批地生产,所以很难做到所有的营养指标和所有的指标都合格。作为企业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产品质量做好,保障出厂产品是合格产品。
  孟盛楠:现在监管力度大了,鉴别的方法也多了,为什么还会有乳制品事件频发呢?
  宋昆冈:有些事件是真的,有些是假的。一些非事实的事件对消费者的心了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2010年2月,传言出现皮革奶,实际上这件事情不真实,这是误传。事实是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对产品进行风险检测, 其中有一项检测是革皮水解物,但是被解读为市场上有了皮革奶,实际上它只是监测的一个项目,并没有说市场上已经存在了。
  王志安:我记得还有导致婴儿过早发育,还有前年“微小青春期”之类事件也是假的。
  宋昆冈:对,就是所谓的“激素门”事件,其实都是假的。卫生部门已经对孩子进行临床诊断,并且通过对产品化验进行流行病调查,证明这件事情不是真的,也就是说那个孩子的早期发育和奶粉没关系。第三件事是2011年4月媒体报道的陕西省某学校250名学生疑似食物出了问题,怀疑是学生奶导致。后来经过权威部门检验,孩子胃里的胃容物和排泄物没有检出致病菌,对同批次的产品检验,结果符合标准。另外,今年1月,在江西某个县的一对龙凤胎,一个孩子因为吃了奶粉死亡,一个孩子因为吃了奶粉住院。但是经过当地有关部门的检验和诊断,事情跟吃奶粉没有关系。
  高潮东:当面对这样的假新闻,您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宋昆冈:我觉得在报道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应该在权威部门作出诊断和得出结论之后再报道,否则会引起恐慌。例如,孩子因为吃奶粉死亡,这样的言辞是很可怕的。
  高潮东:所以媒体面对这样的事件要慎重,要听权威部门发布之后。但是权威部分发布会不会延迟,比如可能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才发布呢?
  宋昆冈:因为对一个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作出判断,需要有科学依据。就像孩子生病,要有临床诊断,流行病调查等等,例行一套手续。对产品质量检验也同样有个周期。有些指标检验起码需要48个小时,甚至有的要70个小时。例如今年1月份,江西这个孩子,事件是10号发生的,在13号当地有关部门就发布孩子死因。到19号这个产品的检验结果就已经出来了,我觉着在这些问题的处理方面还是非常及时的。
  王志安:我觉得作为媒体,面对公共卫生事件是不能不报道的,等监测结果出来再报道也不行。例如,200多个孩子突然全体腹泻,这个时候如果媒体不报道,就会助长谣言的传播,报肯定是要报。但是报的时候要慎重,不要轻易进行归因。前期可以报道学生出现哪些症状,事情的经过,但是中毒的原因要等鉴定结果出来再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受众。但是现在某些媒体报道的时候,第一拨很积极,并称孩子有可能中毒了,中毒原因是喝了某种奶,给出暗示;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几乎没有媒体报道。或者说事情发生的时候报出头版,甚至是整版,等到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放到最后一版,一个豆腐块大小文章。信息传递不平衡、不对称。
  宋昆冈:我觉得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应该保证客观和科学报道。比方说陕西省学生奶事件,我觉着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可以报道疑似食物中毒。但是不能报道称因为喝了某品牌的牛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对企业、对行业都是很大的影响。
  信任重建的过程漫长而痛苦
  孟盛楠:250个学生是个很大的群体性事件。对于媒体来讲,报道确实应该尊重事实。但是为什么发生类似事件,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乳制品?是不是因为我们对乳制品的信任已经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危机?
  宋昆冈:主要是三聚氰氨事件导致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受到很大的伤害。
  高潮东:怎么能够让消费者重拾信心?
  王志安:我觉得,一个行业也好,一个产业也好,一家企业的品牌也好,要毁掉很容易,要重建很难。因为从三聚氰氨之前乳制品行业不仅仅出现了一件事,更早一点的还有“大头娃娃”事件,它在公众心目中积累起来的那么多年的信任基本被消耗掉。我现在逢人就讲,其实现在的奶是最安全的,品质是最好的,甚至牛奶应该说是在我们食品里头最安全的。但是一般公众不会这么思考问题,他会认为“乳制品总出事”,尤其对中国家长来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都很注重孩子的安全。所以品牌的重建、信任的重建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不是说现在牛奶的质量提高了,人们就会重新信任,还必须有一套其它的配套措施。比如说品牌的宣传,另外,通过媒体传播政府的整顿过程和力度,行业协会都做了哪些努力,企业都做了哪些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所谓的信任,才能要求或者说希望我们中国内地母亲都愿意消费国产的配方奶粉,我觉得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VCR: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将乳品质量安全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法规标准不断健全,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从奶源到乳制品加工再到销售流通的全程监管机制逐步形成。持续深入开展行业治理整顿,严厉打击涉及乳制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国产乳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好转,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目前保障乳品安全的各项治理整顿行动仍在持续深入进行。
  孟盛楠:这也是我们今天做这期节目的初衷,也是为了排除大家心中的疑虑,通过几位专家的阐释让受众知道我们政府出台的相关新政,也在逐步改善。不管任何事情是不是产生了信任危机,只要我们在路上就永远不算晚。
  高潮东:乳制品行业确实出过事情,我们坦然面对。但是现在,我们政府做了什么,也需要让公众知道。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相关新闻       乳品安全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