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应激与健康

[日期:2014-09-15] 来源:卫生学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二、应激与健康
1.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的定义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发展的,20世纪30年代Cannon 用于人类生理学研究,概指超过一定临界阈值后,破坏机体内环境平衡的一切物理、化学和情感刺激。50年代selge提出机体对上述一切刺激的非特异反应统称为应激。70年代Levi提出了,由心理社会因素作应激源作用于机体,从而导致躯体疾病的模式,认为应激反应取决于个体的遗传素质、早年环境的影响、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等诸因素与应激源的相互作用。因此,应激的研究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门学科。
2.应激因素
      (1)工作或学习环境因素:如工作负担过重、兼职过多形成角色冲突、事业上成就很少、升学竞争、学习负担过重、各种考试压力、人际关系不融洽等。
      (2)社会环境因素:如水灾、火灾、地震、交通事故、工业噪音、环境污染等。
      (3)家庭内部因素:如父母离异、亲子关系恶劣,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子女远离父母形成“空巢”状态,家中重大经济困难、家庭成员死亡等。
3.应激对健康的作用 
      应激的有利方面是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产生对疾病的抵抗,增强体质与适应能力。这可以给人带来激励和振奋,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应激的不利方面是由于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和躯体障碍,使人产生焦虑、恐怖、抑郁等情绪;情绪不稳、易激惹、易疲劳等会造成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不良后果。
      自杀是一种应激后消极的行为现象,多数是因为长期不能解决的矛盾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对前途渺茫而采取的极端的自绝行为。自杀的后遗作用是严重的,尤其是自杀未遂留下终生生理功能丧失的致残者更是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内容导航】
第1页:社会因素-概述 第2页: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与健康
第3页:社会因素-文化水平与健康 第4页:社会因素-家庭与健康
第5页:心理因素-概述 第6页:心理因素-应激与健康
第7页:生活事件与健康 第8页:行为和生活方式-概述
第9页:行为和生活方式-吸烟与健康 第10页:行为和生活方式-酒滥用与健康
第11页:行为和生活方式-药物滥用与健康 第12页:行为和生活方式-不良性行为与健康
第13页:心身疾病-概述 第14页:心身疾病-基本理论
第15页: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16页:心身疾病的防治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