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新华调查:“压力山大”——你所不知道的白衣天使

[日期:2014-05-12]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工作累、收入低、压力大、通道窄——
             “压力山大”:你所不知道的白衣天使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记者近日走进一些医院,探寻护理工作的价值,聚焦护士的职业成长,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

  通过眼神,他们就知道病人的需求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这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黄晔最喜欢的一段话,也是护士职业的真实写照。5月11日,本报记者走进离死亡最近的ICU病房,零距离记录这里的护士的一天。

  在一个磷摄入过量、昏迷了近1个星期的病人身旁,护士丁倩正通过注射泵给她注射高钾,以维持细胞活力。复杂的仪表键盘、闪动的荧屏、从头到脚插满的管线令人眼花缭乱。“这一根根管线都是病人的生命线,ICU护士的专业性很强,其它科室的资深护士刚来也不敢下手,因为管子很多,不知道从哪一路下去。”护士长陈建芬说。

  ICU护士是白衣天使中的“特种兵”,吸痰、翻身拍背、洗头洗脚、处理大小便等护理教科书记载的100多项生活护理驾轻就熟,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各种专业仪器也能熟练使用。更考验水平的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护理心术”。想喝水、擦汗或哪里痛、心情好不好等,有的病人能通过手语、唇语来表达,有的就靠读眼神。病人轻轻发出点声音,监护仪器报警,他们不抬头就能准确地判断出是哪个病人出现了情况。整个上午,忙碌的护士没有人喝一口水,没有坐下休息,甚至没有上过一次厕所。“不敢喝水,怕忙起来没空。”

  11点30分,护士分批吃中饭。这是唯一可以坐下来休息的机会。但是,正吃着,急诊室送来了一个50多岁的男子。“主动脉破裂,马上准备呼吸机、监护设备、抢救药物……”

  危重病人被送到ICU,只有两个结局:转危为安送往其它科室或永远离开。这里很“残酷”,却是病人最后的希望。与死神较量,即使用尽全力,也难免有时会败下阵来。ICU的护士比一般人更接近生命消逝的底线。“最难过的是看到孩子尤其是婴儿离世。”黄晔就清晰地记得,一位母亲因为产后抑郁,用刀砍伤襁褓里的婴儿。虽然极力抢救,可孩子还是去世了。

  “回到家的护士其实最需要照顾”

  没有节假日,平均一年上150个夜班;压力大怕出错、回家也失眠;收入低,找对象成老大难……护士普遍顶着三座“大山”——工作累、收入低、压力大,这导致一线护士正加剧流失。

  “护理是责任心、爱心、耐心和智力、体力的结合。”南京鼓楼医院护士长贺玲说。

  “都说娶个护士媳妇好,可以照顾人,其实回到家的护士最需要照顾。”陆兆霖是扬州苏北医院一位有20多年工龄的资深护士,说起这份工作,她用一个字概括——累。“一进病房从接班忙到交班,一回家只想窝在沙发里歇着,床上躺着。病房护士都是三班倒,常常还会加班调班,生物钟容易打乱,加上上班压力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

  “护士找对象可不容易。”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黄晔说起身边还没成家的同事就为她们的终身大事着急。男护士就更麻烦了,“毕竟这份职业在社会上还有偏见,介绍对象时,一听说男孩子是个护士人家就摇头,都说一个男的干这个能有什么发展?”黄晔说,男护士的压力远不止这个。男护士许思远每月到手的工资加奖金5000元还不到,“买房还贷加养家,生存压力大,同批进医院的30多个男护士近一半都改行自谋出路了。”

  南京市护理学会理事、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湘玉介绍,我省约有20万名在岗护士,尽管数量年年增多,但比起迅速扩张的病床数,几乎所有医院的护士配比都严重不足,护理岗位都是超负荷运转。而且调查显示,目前医院中40%-50%的护士是合同制等非编制内护士,在收入、住房公积金、部分保险及晋升的机会等方面,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陈湘玉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不能把护理工作认为是“简单劳动”,要看到护士在维护病人健康、生命安全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尊重他们的劳动价值。

  职业成长上升通道亟待打通

  在一些人心目中,护士只会“打针、发药、量血压”。实际上,随着护理专业升格为一级学科,护士学历呈“走高”趋势,且带动护士朝“专科化”方向发展,护理门诊已在一些医院悄然出现,捡起了“医生顾不上的活”,解决了不少患者和家属的苦恼。

  孙亚萍是常州第一人民医院肝胆科护士长,目前担任该院静脉置管护士门诊中心组长。所谓静脉置管,就是在一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放置一根导管,配合化疗用药。“这项技术大多数医生都不掌握,全交由护士负责。”孙亚萍说,静脉置管护士门诊是常州首家该领域的护士门诊,每年接待病人超过一万人次,成为肿瘤患者的福音——此前,患者每次化疗都需要重新穿刺置管,痛苦不堪。成立护士门诊后,为患者定期护理导管,消毒伤口、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讲解维护导管知识,为患者减少了不少病痛。

  目前,大专学历已成了我省新护士入院的“基本门槛”,本科护士早已不稀奇,南京鼓楼医院已经有了硕士点。“专科护士”也是护士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常州第一人民医院已有36个护士拿到“专科护士”证书。除了糖尿病、造口等13个专业,今年还新增了血液净化、重症监护、肠内肠外营养、心血管科4个专业。因为专业,带来了护理质量的变革,这些年该院由护士牵头进行的护理科研专利已达20多项。

  打通高学历护士的上升通道,成了很多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倪静玉介绍,因为目前护士的行政级别“天花板”很低,管理人才仅占护士总人数不到10%,很多资深护士虽然职称上去了,但仍做着和年轻护士一样的工作。就在上周,一院专门召集年轻护士们开会,首次为护士进行职业规划,专科、科研护士、教学、行政管理成为医院为护士们设计的四大职业上升通道。

  “医生的嘴、护士的腿”是传统观念,卫生部已经把护理学列为一级学科,与临床地位同等重要。南京市护理学会理事、南京鼓楼医院护理部主任陈湘玉说,关注护士的职业成长,应成为各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新华日报记者:蔡炜 仲崇山 顾敏 张晨,通讯员:杨 舒)

 

同济医院首推“护士体验日” 市民体验3小时直呼“吃不消”

  [东方网5月12日消息] 据《新闻晨报》报道,护士节前夕,同济医院首次进行“护士体验日”,5名市民“穿越”当护士:第一次穿上护士服、戴上护士帽,奔波在儿科输液室、急诊抢救室。输液提示器一直响个不停,跟随输液室护士跑着去拔针;面对哭闹的婴儿,并在五六个家长的注视下,感受儿科护士“一针见血”的紧张;面临随时出现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配合医生尽最大力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短短3个小时的体验,5名志愿者直呼吃不消,“没想到护士那么辛苦”。

  儿科门诊最怕不能一针到位  体验者:叶芳芳(大学毕业生)

  上午8点,还没踏进儿科门诊的大门就听到了孩子们的哭泣声和吵闹声。刚刚大学毕业的叶芳芳在儿科门诊跟随儿科护士金素琴。“我不输液”、“我要回家”……一站到打针台旁,叶芳芳心就紧了。第一个打针的孩子才8个月,一看到针头,孩子大哭起来,妈妈焦急地抱着孩子,一旁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拎着奶瓶、尿布,随时准备帮忙。一家人5双眼睛紧盯着金护士的手。“给小婴儿打针最难,他的手乱晃,毛细血管又细,一般会选择头部打针,头部血管无法回血,所以完全凭感觉,最考验技术。”只见,金素琴眼明手快,轻轻一扎,一次成功。

  金素琴和其他护士每天给200多个孩子打针,最高峰时4个人创下了给450个小病人输液的纪录。而对于儿科护士来说,最大的考验是要一针到位,但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记得有一次给一名2岁多的患儿注射,我也比较着急,好不容易找到根很细的血管,第一针还是鼓包了,家长当时就拿起旁边的药水瓶扔了过来”。

  做了20年的儿科护士,金素琴因为长期接触刺激性药水,两只手红红肿肿的,发作时整夜未眠,但她几乎从未想过离开。

  不过,在嘈杂的儿科门诊待了3个小时后,叶芳芳直呼头大,一上午没喝一口水,没停下来坐一会儿,“每次看金护士打针,心就纠一下。”输液的孩子多,等待输液的孩子更多。整个上午,叶芳芳跟随金素琴的脚步穿梭在儿科门诊室的各个角落,丝毫没有休息时间。

  急救室和患者一起与死神赛跑  体验者:马倩(校长)

  一具盖着白床单的遗体推出后,一阵悲痛欲绝的哭声传来。早上8点刚过,才换上白大褂的“护士”马倩刚走进急救室,就看到一位老人因病抢救无效去世。这让她一下感受到急救室与其他科室的不同:与随时在这里徘徊的死神搏斗,尽最大力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一个小时后,又送来一名脸上满是鲜血的年轻女孩。女孩刚推进来,3名护士立即围了过去,上心电监护、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安慰她别紧张……10分钟后,女孩经过了脑科、骨科医生初步检查,护士们也已帮她办好住院手续,接着又赶紧将她推去做进一步检查,“忙碌,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突击兵’”。

  马倩是同济医院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她坦言自己并不能真正帮上护士的忙,但是一直很仔细地把体验感受一一记下,回去后再与学生和老师一起分享。“我的感受是,护士比老师还辛苦,特别是体力上的劳累强度更大。”马倩说,她还发现急救室的护士们虽然随时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但她们特别会自我调节,忙碌间隙不时还开开玩笑。

  急诊输液室突发事件随时出现  体验者:章顺美(社区干部)

  早上9点不到,同济医院急诊输液室里,126个位子已满满当当。“今天还不是最忙的。”市民体验者章顺美介绍,她穿着白大褂在输液室转来转去,如果不是挂着一块“市民志愿者”的蓝色胸牌,很多人还会把她当成一名护士。

  几番“巡查”后章顺美发现,急诊室的护士要做的杂事可不少:扶老年患者上厕所,有人不会用自动饮水机就帮他们倒水,还要解答诸如“为什么输液后口苦”、“肾上长了个2厘米大小结石,要不要去开刀之类”的专业问题。

  “啊!”一名患者突然大叫,原本平静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几名护士赶紧往患者身边跑,一问才发现,原来是吊针快打完了,这位患者很紧张,只好大叫起来。类似的“尖叫”当天上午共发生两次,虽然都是虚惊一场,但护士们瞬间的快速反应却让她印象很深,“时刻得准备应付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不容易”、“很辛苦”,这是“当”了一上午护士后,章顺美说得最多的感想。她还注意到,在近四个小时的体验时间内,护士台上的输液提示器一直在响个不停,不少护士忙了一上午也没时间坐下来休息。章顺美说,自己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干部,会和居民聊聊医院见闻,“现在不少人觉得,我来医院是花了钱的,就应该享受服务。有些人还把就医时的各种不满发泄在护士身上。其实大家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彼此体谅。”

  内科病房脏活累活什么都干  体验者:陈阿姨(退休)

  陈阿姨在呼吸内科病房做“护士”,原以为和急诊相比,在病房里做护士会比较轻松。没想到,一上午下来,陈阿姨有点小喘气,“从7点多到现在,一直跟着护士小步跑。7个护士护理52个病人,太忙了。遇到危重病人要抢救,护士们赶紧进入紧急状态,协助医生准备器材,气管插管。”最让陈阿姨感动的是病房里这些“90后”的护士,“她们和我女儿一般大,在家什么都不干,在这里什么都干”。

  在呼吸内科的重症病房,住着两个气管插管的病人,护士每隔1小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2个小时翻身、1个小时吸痰。看着柔弱的护士吃力地为病人翻身,陈阿姨也赶忙过去帮忙。“护士的工作不但累,而且脏。看着年轻的她们不断为重症病人吸痰,很感动。”就在前不久,病房里住了个肺癌晚期病人,双脚全部是小泡泡,每天流水,负责这个床位的“90后”护士每天花几个小时为这位病人挑泡泡。

 

  同济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张培英坦言,有时护士的职业就像公益事业一样,很辛苦,不能讲太多回报,希望更多的病人能理解护士。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相关新闻       护士节  南丁格尔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