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

[日期:2016-11-11] 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作者:华东公共卫生 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一、规划背景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国家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等众多名胜古迹。 
  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就达到1755万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发生率日益增高。抽样调查显示,2008年北京市常住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0.3%,糖尿病患病率为8.6%,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7%,肥胖症患病率为19.1%,慢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
  2009年,北京市政府针对北京市民的健康危险因素和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制定实施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2009—2018年)》(以下简称“《十年规划》”), 用健康促进策略应对慢病的挑战,实现“健康北京人”的目标。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改善市民主要健康指标,使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延长市民健康寿命。将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国际化大都市。 
  (二)具体目标 
  开展九大健康行动,即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健身行动、保护牙齿行动、保护视力行动、知己健康行动、恶性肿瘤防治行动、母婴健康行动。 
  完成11项健康指标: 
  1. 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2. 人均每日食盐量下降到10克以下。 
  3. 人均每日油脂摄入量下降到35克以下。 
  4. 成人吸烟率男性下降到50%以下,女性下降到4.0%以下。 
  5. 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的人群比例达50%以上。 
  6. 市民刷牙率达到90%以上,正确刷牙率达到70%以上,65岁至74岁老年人口腔中能承担咀嚼功能的牙齿平均不少于20颗。 
  7. 中小学生肥胖率下降到15%以下。 
  8.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 
  9.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有条件提供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服务,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达到80%、65%、50%以上。 
  10. 人群健康体检合格率逐年上升。11.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岁。

  三、规划实施情况 
  北京市成立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主管副市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32个市级相关部门和16个区组成,职责明确,共同实施九大健康行动。 
  行动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1. 建立媒体合作机制 
  2011年北京市健促办成立媒体工作室,定期召开全市媒体工作例会,在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开办《健康北京》栏目;在《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开设“健康北京”专版,均长年保持运行。 

   

 在《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开设“健康北京”专版,长年保持运行 

在北京电视台开办《养生堂》、《健康北京》、《我是大医生》栏目,在北京广播电台开办《健康加油站》栏目,均在每日黄金时段播出

  2. 建立北京健康科普专家库 
  为保障健康科普传播的科学性,2011年至2015年,市卫生计生委分三批遴选504名专家,组建北京健康科普专家队伍,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面向公众开展健康科普传播。向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推荐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3. 开发新媒体传播平台 
  2012年起,先后开通北京健康教育微博矩阵、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官方微博、首都E健康网站、“健康北京”手机APP、“健康北京”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平台。 
  4. 发布《北京人健康指引》 
  2010年,针对成年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健康问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印了《北京人健康指引》读本,用34项标准,指导市民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30万册免费项市民发放 。
  5.发布《北京市小学生健康指引》和《北京市中学生健康指引》 
  2013年,针对中小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发布两本“健康指引”,围绕养成卫生习惯、保护视力、控制肥胖、口腔健康、心理卫生、青春期保健、预防伤害等内容指导中小学生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共发放8万本,宣传画2500套、宣传光盘2000张,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校。
  6.编印健康科普读物 
  2012年、2014年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印出版两辑《健康大百科》系列健康科普丛书,共20本。书籍由10位院士审定,1000余位医学专家参与编写。第一辑关注人的生命全周期,第二辑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介绍,采取一问一答形式。该书获科技部2014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行动二:合理膳食行动 
  1. 推广使用低钠盐 
  2010年~2012年,市政府连续三年为企业提供低钠盐补贴10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低钠盐。目前,市民在全市大型连锁超市均能买到低钠盐。仅2015年,北京市销售低钠盐16000吨,比2013年增长17.1%。 
  2.创建健康食堂 
  为促进市民合理膳食创造条件,以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为示范,在全市开展健康食堂(餐厅)创建工作。截止2014年,共创建各类健康食堂491家。
  3.优化学生健康膳食管理 
  为保障中小学生就餐安全和科学营养,2011年市教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在校就餐管理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制订中小学营养餐标准,2014年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启动了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 
  4.鼓励企业开发健康食品 
  北京市质监局组织开展了三低(低糖、低脂、低盐)食品的开发与调研,鼓励企业开发健康食品。各区也积极行动。例如,西城区联合15家餐饮企业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减盐行动”。其中,庆丰包子铺推出“减盐包子”行动,在口味和品质不变的基础上,包子馅食用盐量用量减少6%,酱油用量减少4%。
  行动三:控烟行动 
  1.颁布《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北京市控烟工作本着“从严控制、立法先行”的思路,市人大会汇通市爱卫会等部门进行广泛调研,仅首都机场取消吸烟室问题就进行6次现场研讨。 
  2015年6月1日,正式出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2.营造控烟环境 
  围绕“控烟条例”的实施, 北京市有计划地开展了两轮培训和五轮大规模的控烟宣传。法规实施前调查显示:民众对“条例”知晓率达到83%。
  在倒计时第30天时,推出控烟劝阻手势评选,参与人数达到300万人
  在倒计时1天,即世界无烟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世界卫生组织、北京市政府等八部门在鸟巢举办了“2015年世界无烟日暨《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宣传活动”,形成了强大的控烟社会氛围。 
  3.建立社会共治控烟机制 
  北京实施“政府管理、单位负责、个人守法、社会监督”的控烟管理机制。并取得媒体支持和1万多名控烟志愿者参与。 
  4.严格控烟监督执法 
  截止2016年1月,北京12320共受理控烟相关服务20705件,其中控烟知识咨询522件,控烟政策咨询7321件,控烟投诉举报12862件。出动卫生监督人员95730人次,监督检查47128户次;有321家单位因整改不到位被行政处罚,共计罚款81.8万元;执法人员劝阻违法吸烟2851人次,有961人被处罚,个人罚款金额55050元。
执法监督图
  5.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控烟协会2015年8月调查显示: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公众对控烟满意率由条例实施前的42.26%,提高到81.30%;93%的受访者认为无烟环境有变化。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北京市政府2015年度“世界无烟日奖”。 
  行动四:健身行动 
  1.制定实施了《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 
  2011年,针对市民体力活动缺乏的现状,北京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明确目标,截止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9平方米,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达到3.4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8%。
 
  2.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和体育特色村 
  “体育生活化”是把体育健身活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以外的第五基本生活要素。截止2015年底,已创建2778个体育生活化社区和200个体育特色村。体育生活化社区创建率为100%。 
  3.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北京市不仅创建了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北京国际风筝节等国际性品牌赛事10项,还定期举办全民健身体育节、北京市体育大会、公园半程马拉松等市级群众品牌赛事100余项。 
  常年不断的经常性、传统性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北京市总工会开发“健走121”手机APP软件,2015年底有近11万名职工安装使用,参与健步走活动。各类活动年参与1000余万人次。 
  4.恢复了职工工间操 
  2010年,针对在职人群的健康问题,市总工会等部门联合倡导,全市恢复了职工工间(前)操活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上10点、下午点分别播放广播体操音乐两遍。 
  调查显示:2014年市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工前)操活动,每天1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的单位占56.2%,职工参与率为35.4%。工业、国防、金融、教育、服务业、机关事业、非公企业行业职工参与率均超过45%。
  行动五:保护牙齿行动 
  1.建立口腔健康防治网 
  2015年,针对市民口腔疾患及保健问题,在全市25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中心总数的77.71%)及1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了口腔科。
  2.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口腔健康服务 
  2011~2014年,学龄前儿童免费氟化泡沫1564276人次;学龄前儿童免费口腔检查992977人次;学龄儿童免费窝沟封闭813267人; 
  2009年、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为60岁以上城乡低保老年人免费镶牙专项工作,为8834名低保老人开展筛查,为3101位符合免费镶牙政策的低保老人进行了义齿的修复,恢复了咀嚼功能。

  行动六:保护视力行动 
  1. 建立眼保健操管理制度 
  2011年,北京市教委、市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生肥胖及视力低下防控工作的意见》,将学生眼保健操纳入常态管理。 
  2.启动视力不良警示与分级管理 
  2014年市卫生计生委、市教委联合下发《北京市中小学校视力不良分级警示标准》及工作方案,将视力不良警示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评估各学校、各区视力不良防控效果。 
  3. 推出《家庭护眼按摩操》 
  2009年,市教委推广《家庭护眼按摩操》,并向全市66万小学生免费发放按摩操挂图和护眼教材。 
  4. 改善中小学生视力环境 
  2012年,市财政下拨专款9635.2万元,对全市中小学教室及黑板照明进行改造,使全市中小学校教室及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达到100%。
  5. 眼病早期筛查 
  近几年,全市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眼病筛查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记录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中,同时加强眼病宣传教育。 
  在目标人群中开展眼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工作, 加强白内障、沙眼、儿童盲、低视力与屈光不正等可避免盲的防治。 
  例如:2010年开展了“北京市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 为1526名55岁以上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免费复明手术。之后每年复明手术的受益人数都有所增加,2013年达到42267人。

  行动七:知己健康行动 
  1.全市零售药店便民服务100%覆盖 
  为方便市民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从2010年起,全市在零售药店配备血压计、体重计和腰围尺,免费为市民提供血压、体重和腰围测量服务。100%覆盖了全市5233家药店。 
  2.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知己健康服务 
  截止2015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94个,均能为居民提供免费血压、体重和腰围测量和健康指导服务。 
  3.建设“健康小屋” 
  2015年底,全市社区服务中心均建立起“健康小屋”,能够为居民提供血压监测、体重身高测量等服务,居民也可以进行健康自测,提高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健康小屋图
  4.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 
  为方便市民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全市由社区医生、护士、预防保健三类人员组成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社区居民开展签约服务。截至2015年底累计签约355.9万户,签约人数累计达到727.0万人。并完善了居民健康档率,建档率为79.6%,其中,电子化率77.3%。 
  行动八:恶性肿瘤防治行动 
  1.为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 
  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适龄妇女免费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试点,2009年在全市推开。2012年形成每两年一个周期的长效筛查机制,目前。建立了178家医疗保健机构参加的筛查服务团队,截止到2014年,共完成三轮筛查。
  2.实施阳光长城计划,构筑肿瘤防控体系 
  2011年,市卫生计生委围绕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病防控工作,在全市实施“阳光长城计划”行动,开展系列专项疾病防治行动。启动社区与定点医院联动的癌症早期筛查工作模式,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 
  3.建立癌症早诊早治大数据信息平台 
  2011年起,建立覆盖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家筛查定点医院的癌症早诊早治大数据信息平台,每年收集约5万例高危人群和1万例临床检查者信息。 
  行动九:母婴健康行动行动 
  1.建立妇幼保障制度、机构 
  2010年,为保证母婴健康行动的落实,市卫生计生委实施《健康北京人—母婴健康行动项目(妇幼保健)实施方案》,2011年出台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儿童发展规划》。 建立爱婴医院105家,各区均建立规范化儿童早期综合发展中心。
  2.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 
  《十年规划》中期评估显示:约三分之二调查点的孕产妇建档率接近或达到100%;北京市户籍产妇中,孕期接受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服务的比例均在99.6%以上,产后42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比例,五年中均在97.3%-98.1%之间,半数以上调查点家庭访视率达到100%。
  3. 推进新生儿和婴幼儿健康管理 
  《十年规划》中期评估显示:各社区对出生一周内接受家庭访视的新生儿比例由2009年的94.8%增加到2014年的96.58%;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从2009年的65.14%增加到2014年的75.41%。
  4. 改善儿童健康服务 
  截至2014年底,北京市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已达94.10%,接受过1次及以上体检比例五年间均维持在97.4%-98.4%之间。各区0~6岁儿童免疫接种建卡率、各一类疫苗的接种率接近100%。 
  5.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为防止婴儿出生缺陷,北京市严格产前检查,提高诊断率,户籍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连续4年呈下降趋势。 
  四、工作成效与做法 
  《十年规划》是北京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初步实践。规划实施五年,市民健康行为及健康素养有所提高,成效初步显现。 
  (一)11项指标完成情况 
  北京市居民健康及慢病相关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健康意识也有所提高。2015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0%,比2012年(24.7%)提高13.4%。 
  《十年规划》中期评估显示11项指标中,人均期望寿命、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食盐摄入量、膳食脂肪摄入量、规律运动人口比例等6项指标已提前五年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其余的五项指标中,预计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可以实现的指标为成人吸烟率、成人刷牙率,以及慢病管理率。但是,中小学生肥胖率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到2018年到达“十年行动规划”目标的存在较大挑战性。   
  (二)工作做法 
  1.政府主导,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 
  2009年,北京市成立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主管副市长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28个市级相关部门和16个区组成,16个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政府对健康责任做出承诺。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由卫生单一部门开展健康教育状态,转变为多部门共同参与健康促进格局,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建立了组织保证。 
  2.对北京市健康促进进行顶层设计 
  2009年《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以及2010年《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2016年《北京市 “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制定,北京市对健康促进工作及目标进行了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政府理念从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转向健康促进。     
  3. 注重政策制定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制定促进健康公共政策,是健康促进五大领域之一。近年,北京市结合居民主要健康问题,2011年,出台了《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2015年又出台《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重视从政策上引导和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形成。 
  4. 定期发布人群健康状况报告 
  北京市连续7年以市政府名义发布《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建立人群健康状况信息发布机制为,为政府制定各项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5.建立健康行为的支持环境 
  创造支持性环境,是健康促进五大领域之一。在“十年规划”实施中,北京市建立了健康科普、运动健身、知己健康、无烟环境等健康支持性环境。 
  6.打造一批北京特色健康促进品牌 
  以慢病防控为重点实施“阳光长城计划”行动,完善了妇幼、青少年、老年人群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体系;以行政社区、村、学校、医院、社会单位为基础,开展了“健康细胞工程”创建;建立媒体合作机制,打造了《养生堂》、《健康北京》等品牌电视栏目;在市民中开展“北京健康之星”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百姓健康榜样。
 
       
  
      7. 启动“健康北京”城市建设 
  2010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实施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正式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2015年又制定了《北京市 “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发展建设规划》,逐步从关注健康人群,向关注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前行,目标是将市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将北京建设成宜居的健康城市。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