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疫苗与接种

预防接种反应的因素

[日期:2016-03-23] 来源:ZJCDC  作者:ecphf录入 [字体: ]

为了健康

生物制品本质的因素

  • 疫苗的毒株

      制造疫苗所用毒株的特性,明显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种后反应,因为不同的毒株有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如毒力、毒性、菌体蛋白,以及代谢产物等均有差异。
      活疫苗是由自然界分离获得的弱毒株或在实验室特定的条件下获得的减毒株制成。这些毒株仍保持一定的残余毒力,接种后常引起局限性的轻度感染过程,可出现轻度自然感染的临床反应。如曾应用不多的流感减毒活疫苗,一般认为毒种减毒不够理想,因而接种后可能有发热以及轻度类似流感的症状。麻疹疫苗毒种因减毒关系导致低热和出疹。腮腺炎疫苗接种引起的腮腺炎样疾病虽然发生率极低,但也可能是由于减弱的疫苗病毒引起的。风疹疫苗病毒减毒株易造成成年妇女患关节炎。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发生率的高低与制造卡介苗菌株的剩余毒力有密切关系。目前,用于制造各种疫苗的毒株,均是经过严格的选育,并经动物实验和小量人群观察,证明安全有效后才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所以由于生产疫苗的毒株而致接种后的严重反应是极少见的。

  • 疫苗的纯度与均匀度

      早期使用的抗血清、类毒素均为原制品,该类制品主要抗原成分为特异性IgG,尚含有较多数量的非特异性蛋白抗原成分,因而纯度低,效果差,注射后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较多,目前已改为精制品。精制品是将原制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提纯,不但纯度高,而且剂量小,不良反应也大为减少。
      有些疫苗在生产上由于操作不当,可能影响制品的均匀度。在生产卡介苗如菌团研磨不均匀,含菌数多寡不一,均匀度较差,接种后的局部反应、淋巴结肿大或化脓比例亦随之增多。
 

  • 疫苗中的附加物

    生物制品在制备过程中常加入苯酚(石炭酸)、硫柳汞等防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等。苯酚与菌体蛋白结合不牢固而容易析出,注射后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胃肠道痉挛而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  疫苗制造中的差错

      任何一种生物制品,在广泛使用前均经过各级检定部门的严格检定,经确证安全后才可使用。疫苗的灭活是至关重要的,如未能将病原体杀死,接种到人体后将引起严重的事故。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极小,但在历史上是有过教训的。生物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多道手续的无菌检查,以排除污染杂菌或致病菌。但在分装过程中,个别小瓶则有污染细菌的可能。过去曾有过污染革兰阳性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真菌等情况,因而注射后引起一定人数的局部化脓。在个别情况下,大瓶菌液污染了少量杂菌,一时未能检出,分装后如杂菌继续繁殖,则安瓿瓶内疫苗变混。

疫苗使用因素

  • 接种对象不当

      不同疫苗均规定有不同的接种对象。对象选择不当,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有些疫苗无论对儿童、成人、老人或妇女均无绝对禁忌,但另有一些特殊的疫苗则明确规定某些接种对象。

  • 禁忌症掌握不严

      对于正常机体进行预防接种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但是,由于某些机体的反应性不正常或处于某种病理或生理状态,接种疫苗后,可能对机体带来某些损害,甚至引起严重的异常反应。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各种疫苗都很具体地规定了有某种疾病或处于某种特殊生理状态下的对象不能进行预防接种,这就是所谓疫苗接种的禁忌症。违法任何禁忌症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但发生概率及反应严重程度随制品种类、禁忌症的性质而异。一般来说,违法特殊的禁忌症比违法一般禁忌症危险要大。

  • 接种部位不正确和接种途径不妥

      在预防接种中皮下注射最为常见,要求选择运动不多、神经分布较少和不容易污染的地方,故常规定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肌内注射大都选择臂大肌外上1/4处,或上臂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一般要求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某些特殊的疫苗尚规定有特殊的部位。如果随意更改注射部位,往往会引起严重反应的发生。皮下注射接近肘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常使局部红肿反应加剧。注射部位过高,接近三角肌上方,或过于接近上臂内侧,常常引起腋下淋巴结肿胀。

  • 接种剂量和次数的因素

      要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必须要有足够的抗原刺激量。抗原剂量低于一定限度,则不足以调动机体的免疫反应。在一定限度内,免疫力的产生和注入剂量成正比。但增至一定程度,抗体增长缓慢;达到最高限度即不再增加;超过限度,反而抑制抗体上升,不但影响免疫效果,而且会加重反应。不同接种方法所用的疫苗,其剂量有所不同,同一疫苗在不同年龄的对象中,所用的剂量也是不同的。

  • 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

      在预防接种中,必须根据接种对象和接种途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疫苗剂型。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早期,最常见的是将皮上划痕用卡介苗误作皮内注射,或将皮内卡介苗误当结核菌素使用,均造成严重反应。

  • 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

      如使用已破损或裂缝安瓿的疫苗,或开启后暴露时间过长,有可能被细菌污染;在运输或保管中若使疫苗受高热或冻结的影响,也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暴晒在阳光下时间过长也可使疫苗变性,如果使用不但效果极差,而且含加重反应。疫苗在使用前未充分摇匀,致使液体浓度不均,特别是一些含有吸附剂的疫苗,不充分摇匀使用会引起局部反应的加重,或发生无菌性脓肿。

  • 不安全注射问题

      所谓安全注射就是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必须在严格使用无菌注射器的前提下,不发生因注射导致的任何传染性疾病或损伤,这是保证预防接种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我国有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注射问题。在注射操作用注射器、针头不消毒或不严格消毒,一次性注射器应用覆盖面很低,或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后不焚毁或消毒深埋,甚至重复使用,造成脓肿及医源性疾病传播;注射技术不当,造成创伤性麻痹、卡介苗淋巴结炎;注射器混用或处理不当造成过敏性休克等。

个体因素

  • 健康状况

      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与机体生理因素及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在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下,如重度营养不良、经常低热、消耗性疾病的恢复期进行预防接种,容易引起反应加重;如体质过度衰弱、疲劳等,接种疫苗后可能发生晕厥;如给体弱的儿童接种卡介苗,有的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或溃破;如给消化功能差的儿童口服脊灰疫苗,较易容易发生胃肠道症状;如在怀孕早期接种风疹疫苗,有可能引起婴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预防接种的反应在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即有的人发生的反应可能较重,有的人则较轻,个别人甚至主观上感觉不到反应的存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进行预防接种发生的反应也可能不同,因为每一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很难一致的,因而表现出的接种反应也不一样。即使上述条件大体相同的人进行同一种疫苗的接种,也因营养、激素、免疫状况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使接种的效果和反应亦有差异。

  • 过敏性体质

      凡属过敏性体质的人,当机体受同一抗原物质再次或多次刺激后,容易发生一种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实质上是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以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进行预防接种后易发生变态反应。

  • 免疫功能不全

      机体的免疫状况取决于免疫器官的免疫活性细胞的存在和功能的正常。因此,若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者;或因为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免疫功能衰退者,在接种某些活疫苗后,容易发生异常反应。

  • 精神因素

      这是非特异性因素引起的反应,是不以抗原抗体机制为基础所引起的一些综合征。有些以单一形式出现,有些以混合形式出现。在预防接种中较常见的,如在接种时精神紧张而引起的晕厥反应,或因情绪紧张而引起呼吸促迫或过度换气,甚至发生换气过度综合征。此外,在预防接种时也偶尔会碰到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反应性精神病,最常见的如癔症样反应和急性精神性休克反应等。

  • 其他因素

1、接种时间
      预防接种的时间可能影响接种后的反应,但不是绝对的因素。接种时间一般在下午3~4时进行较好,经过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可以减轻反应。活疫苗在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的季节内进行接种,则不良反应率很低;在天气炎热时,局部炎症和全身发热都容易增强。
 
2、药物影响
      在接种某些疫苗后,服用溴剂可减少全身和局部反应的发生率。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继发性免疫缺陷增多,常可发生严重的致死性反应。
 
3、其他
      预防接种后进行剧烈活动和重度体力劳动会加重反应。接种后饮酒可加重局部和全身反应的发生,并且特别容易引起头痛。睡眠不足进行预防接种也可使反应加重。
      内分泌、营养、射线照射等也影响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低下的人,在预防接种时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免疫效果,而且也可能发生一些异常反应。

【内容导航】
第1页:概述 第2页:预防接种的反应与分类
第3页:被动免疫制剂的不良反应及分类 第4页:预防接种反应的因素
第5页:疫苗接种的作用与禁忌 第6页:预防接种事故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ecphf | 阅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绿色生活

热门评论